欢迎光临环球直播tv软件最新版下载!

企业新闻| 关于我们| 画册简介| 联系我们| 立即咨询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327-669
网站导航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弯线机系列

深度 普通话普及之下的粤语:被渐渐丢失的“身份证”

来源:弯线机系列    发布时间:2024-02-22 06:45:05

深度 普通话普及之下的粤语:被渐渐丢失的“身份证” 原创 黄雅柔 新窗报 收录于线个

详细介绍

深度 普通话普及之下的粤语:被渐渐丢失的“身份证”

来源:弯线机系列    发布时间:2024-02-22 06:45:05

  深度 普通话普及之下的粤语:被渐渐丢失的“身份证” 原创 黄雅柔 新窗报 收录于线个

  对于广府人来说,粤语不单单是一种沟通工具,也是广府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广府人特殊的“身份证”。但许多出生在广府地区的年轻人,却已不太会说粤语。这一现象背后,是粤语环境的缺失。在普通话日渐普及的今天,粤语处于何种境遇?

  这是南方都市报N视频在广州街头发起的“粤语正音挑战”——通过让广州新生代用粤语读生僻词,来测试他们对粤语字音的掌握程度。从视频可见,能够一次读对的年轻人少之又少。

  2017年,在自媒体“你好嘢video”发起的一次街头采访中,一个小女孩略带委屈地对主持人说:“我是广州人,但我不会说广州话。”当主持人问其是否想学粤语,小女孩表现出排斥态度。

  以上两个街头采访,显示出一种迹象:不少出生在粤语地区的“00后”,对粤语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正逐渐下降,有些甚至已不愿接触粤语。

  粤语,是广东三大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之一,更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话日渐普及的今天,全国各地方言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面临着“危机”,粤语也不例外。当普及普通话和传承粤语相遇,广府年轻人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因为身边人都用普通话交流,所以我觉得粤语没有太大必要存在。”一位受访者告诉新窗报记者。

  2019年《关于粤语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有将近1.2亿人口使用粤语。广东省约1亿人口中,说粤语的约有6700万;国内除广东省外,还有近3300万粤语使用者分布在广西和港澳地区;海外广府华侨、华人约700万。

  尽管粤语地区众多,近年来,粤语传承却似乎暗含危机。2018年,在学者单韵鸣和李胜所撰写的《广州人语言态度与粤语认同传承》中,其2017年3月调查获取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广东,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对粤语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其中青年人多于中年人。90%的广州人使用“双言双语”,普通话在学校使用频率占绝对优势。

  小学四年级的肖敏在广州长大,却未能掌握粤语,普通话是其生活中主要交流用语。肖敏所在班级的三十多名同学中,只有三四个会说粤语。对于肖敏来说,由于平时说粤语的机会不多,即使疫情前学校年年都会举行粤语表演,且要求全体学生去参加了,也未能激起她学习粤语的强烈欲望。

  生长于佛山的宏宏和健健,是一对小学二年级的双胞胎兄弟。尽管粤语是他们的母语,但上学后,普通话成为他们主要沟通语言,只有与听不懂普通话的奶奶交流时,才会说上几句粤语。兄弟俩的母亲李女士表示,“现在他们接触的大多是普通话的传播内容。过不了几年,他们可能就不怎么会说粤语了。”

  与前几位受访者不同的是,小学五年级的程景在方言种类非常之多的广西出生,后随父母迁入广州,至今已有6年多。尽管程景家人居住区域主要通行粤语,但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其他人,他都只会说普通话。程景提到,老家有一些不会说普通话的亲戚,自己每次和他们聊天时总会不可避免地感到尴尬,这一度让他产生学习粤语的想法。

  几名接受媒体采访的“00后”,或本在粤语地区出生、成长,或随父母自外地迁入。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对粤语的掌握程度不高。在广泛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大环境影响下,广府地区的孩子们似乎更倾向于选择普通话,与粤语“渐行渐远”。

  1956年2月6日,我国开始实施推广普通话政策。教育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全国范围内普通线%,“三区三州”(“三区”: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深度贫穷的地方普通线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日渐崛起,全国范围内人员大规模流动,人们的交往范围逐步扩大,交往频率慢慢地加强。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在全国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下,为方便交流,国家愈发需要推广可以沟通各地各族群众的语言。

  为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第一个任务。1992年,广东省作出《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决定》。自此,广州各市政部门及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开始慢慢地采用汉语普通话取代广州话作为主要行政及教学语言。根据200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学习管理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为响应上述国家政策和法律和法规,方言教学已不多见。部分中小学甚至规定校内禁止用方言交流。过犹不及的推普举措,阻碍了青少年走近方言的步伐。

  2018年10月,广州市荔湾区某小学的家长们收到学校发来的一条短信:“为激发全体师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从下周起,请全体师生进入校园后说标准普通话,不夹带方言,不转变语音、语调。在校园内说普通话,课堂发言,课下交流时使用普通话。”这条短信让许多家长感到不解与不满,甚至引发部分家长向荔湾区教育局投诉。随后,荔湾区教育局针对此投诉做出答复,责令该学校进行整改。

  推广普通话教学的大环境下,校内禁粤的“一刀切”之举,无疑违背了广府民众“推普不废粤”的诉求,也引发了家长对孩子粤语水平的担忧。

  在推普的大环境下,许多年轻人对粤语词汇、俚语的知晓和应用能力正在逐渐衰退。

  “有些时候他们兄弟俩听不懂一些粤语的俚语表述,只能用普通话和英文进行表达。他们会唱日语歌和英文歌,唱粤语歌反而有些困难。”李女士颇为无奈地告诉新窗报记者。

  即将步入大三的韩晓萤从小就在佛山生活。能够熟练使用粤语且发音标准的她,却因不熟悉粤语俚语文化而感到沮丧。

  韩晓萤的大学舍友大多来自佛山、广州、肇庆等粤语通行地区。她们在宿舍里常会讲粤语俚语,但韩晓萤对这些俚语一知半解。“当我听不懂这些俚语时,她们会感到有些诧异。”这让她感到落差。当她不懂这些俚语的含义时,便会及时询问舍友,这种日常交流让她对粤语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以粤语歌曲为例,80至9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从许冠杰、林子祥、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Beyond乐队等乐坛前辈领衔乐坛潮流,到90年代初涌现的 “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王菲、郑秀文等实力派代表,再到90年代末陈奕迅、谢霆锋等乐坛新秀,都为粤语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与强劲动力。

  到了00年代,随着内地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许多年轻创作者选择北上,老一辈创作者逐渐“退隐”,新老创作者青黄不接。加上内地文化作品质量的提升、台湾文化作品的兴盛、欧美和日韩文化的强势输入等因素的冲击,粤语歌曲、粤语影视剧等作品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使得新生一代对粤语的关注度降低。

  矫枉过正的“禁粤”措施、粤语文化作品创作的后继乏力等一系列因素对粤语的传播与发展形成了阻力。

  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阐明:“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这提醒着人们,在推普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方言的传承。

  粤语,最早源于岭南地区的南越国,广义上本指岭南语,并非特指广东话。其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学者郭熙在《论祖语与祖语传承》中提到:“语言的传承向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地方方言更是如此。当普通话日益“占据”广府民众的生活,粤语的“声音”也慢慢的变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无惧世事变改,还是越难越爱”,共同探索粤语发展的可能性。

  “我觉得在粤语区的孩子,可能都不太强调一定要字正腔圆地说好普通话。普通话最大的作用是沟通,达到这个目的和效果就可以了,不追求说得多好。”2000年出生的林语蓝是土生土长的佛山顺德人,她在成长过程中,一直用粤语和家人沟通,小时候父母也不会特别强调普通话教育。

  林语蓝妹妹出生后,情况有了些许变化。妹妹出生于2005年,从2012年上小学开始,因为普通话教学的普及,以及同学间交流大多使用普通话,她难以在普粤之间转换自如。林语蓝补充道,“后来我爸妈发现她转换不过来,就让她多说些粤语,转换一下语境。现在她和我们沟通都是粤语,说得还算熟练。”

  以广东执信中学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例。2020年11月,执信中学水荫路校区开设粤语选修课。授课老师会通过“睇、平啲、畀,这些词是啥意思,该如何读?”等情景对话引入知识点,系统讲解粤语拼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也会通过粤语歌曲欣赏、用粤语为经典动漫片段配音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这门粤语选修课一经开设便十分受欢迎,报名人数很快就达到了开课要求。粤语选修课的开设,既让本地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帮助外地学生增进了对粤语的了解。

  自2020年9月3日起,每逢周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会开展主题为“粤讲粤开心,粤来粤美好”的“粤语日”系列活动,旨在增强师生对粤语的了解、提升粤语传承意识,让师生领悟传承粤语对传承非遗、保育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

  在广州的公共交通里,除了中文和英文播报,还有粤语播报;在广东的电视台里,既有纯普通话频道,也有粤普双语频道;广东高校中,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等开设了粤语播音主持专业,为电视台输送粤播人才。

  2021年6月2日,教育部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在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方面,《报告》指出,深圳、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既要提升整体的国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也要继续发挥粤方言等汉语方言在地域文化传承和感情维系中的作用。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举办粤语相关活动,以增进外来人员对广州及粤语的了解。2019年10月26日,广州市番禺区开展粤语培训,以帮助来穗人员更好地融入广州;2021年7月29日晚,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主办广东粤语文化与生活习俗线上直播......一系列举措为外来人员打开了一扇走近粤语的大门。

  广州子不语剧团,是以粤语剧场表演创作为依归的广州本土独立戏剧创作团体,曾于2017年初凭粤语白榄《智数广州》夺下广府庙会“广府文化代言人”称号。2018年10月28日,广州子不语剧团在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举办“粤讲粤过瘾——粤语文化分享会”活动,唤起许多“老广”的粤语情怀。这体现了广州本土文化作品创作者坚持粤语创作的态度与决心。

  融媒体时代下,许多优质的粤语传播内容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金句频出、一票难求的《黄子华栋笃笑》系列脱口秀演出、还是各大平台上出现的诸如“粤知一二”“粤男有话儿”“粤语卜卜斋”等优秀的粤语系列视频、或是极具创新的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亦或是前阵子掀起热潮的“三点几啦,饮茶先啦”等网络热梗,都恰恰说明,粤语文化正以不同的传播形式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引发人们对其的兴趣和好感,从而为其传播与发展注入新能量。

  推广普通话,是希望每一个人都会说普通话,而不是只能说普通话;保护地方方言,也并不代表任何一个人都必须说一口标准地道的家乡话。“推普不废粤”,普通话和另外的地方方言也可以并行。

  各具特色的地方方言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汉语体系,赋予了人们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与归属感。对于广府人来说,粤语不单单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张独特的“身份证”。它体现着广府民众的生活习性和文化观念,承载着他们的情感回忆和精神情怀。

  粤语歌曲《七百年后》里有一句歌词:“文明能压碎,情怀不衰,无论枯干山水。”但随时代的更迭,若年轻一辈不再接触方言,人们会不会丢失了这张“身份证”却无法挂失补办?这份情怀会不会逐渐衰亡?

  李诗奂.广东粤语的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J].学术评论,2012.05.15

  黄燕柔,曾显峰,陈嘉樑,赵崇浩.融媒环境下广州地区粤语使用情况及影响探析[J].传媒论坛,2021.04.25

  屈哨兵.广州“撑粤语”事件引发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15

  刘慧,姚琼,曾婉华.文化接触:粤语在外来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及其认同研究[J].文化与传播,2017.12.15

  吴哲妮.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J].文教资料,2016.11.05

  单韵鸣,李胜.广州人语言态度与粤语认同传承[J].语言战略研究,2018.05.10

  马利军,黄琳.粤语惯用语语义性质及其内部关系研究——兼与汉语惯用语对比[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01

推荐产品
环球直播TV

微信扫一扫